减字木兰花 其五 秦淮归棹

隔溪桃叶。照影秋波双画楫。
旧日琅邪。红板桥南第几家。
趁潮归去。一缕柔情无着处。
但有垂杨。叶叶枝枝解断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其五 秦淮归棹》是清代王士禛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王士禛,字子真,号渔洋山人,又号阮亭。他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王士禛生于1634年9月17日,卒于1711年6月26日,他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他的生平涉及广泛,包括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2. 作品原文:隔溪桃叶。照影秋波双画楫。旧日琅邪。红板桥南第几家。趁潮归去。一缕柔情无著处。但有垂杨。叶叶枝枝解断肠。
  3. 诗词赏析:《减字木兰花·其五·秦淮归棹》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无限留恋。诗中的“隔溪桃叶”和“照影秋波”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上的美景,而“旧日琅邪”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趁潮归去”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而“但有垂杨”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赞美。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文人墨客气息,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

王士禛的《减字木兰花·其五·秦淮归棹》不仅是一首充满意境的词作,更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到王士禛的文学成就,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