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溪桃叶。照影秋波双画楫。
旧日琅邪。红板桥南第几家。
趁潮归去。一缕柔情无着处。
但有垂杨。叶叶枝枝解断肠。
【注释】
- 木兰花:词牌名。
- 其五:这是《减字木兰花·秦淮归棹》的第五首。
- 桃叶:传说中西施在吴宫时,她的情人范蠡把她送给了当地官员,后范蠡出走,便寄居在江南的桃花树下(今江苏省吴县),并改名为“张公”。后人遂以“张公”代指情人。
- 照影秋波:指女子对镜理妆。
- 琅邪(láng yá):古地名,汉初置郡,治所在临沂(今山东临沂),即今山东省境内的临沂市一带。
- 红板桥南第几家:用“红板桥”暗指“秦淮河”的南岸,“红板桥南”是“秦淮河”南岸的一座桥的名称,而秦淮河两岸的居民区,称为“人家”,因此说“红板桥南第几家”,意即“红板桥南边哪家人家”。
- 潮归去:乘潮水回家。
- 一缕柔情无着处:指情丝难以系连。着,连接。
- 垂杨:杨柳。
【赏析】
此词写秦淮河上春色和游子思乡之情。词前小序说:“秦淮归棹。”说明这首词是描写归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作者的离愁别恨。开头两句写景,“隔溪桃叶”,“照影秋波”,点明时间、地点和主人公的身份。接着写自己当年离别时的情境,“旧日琅邪”,回忆昔日别离时的情景。“红板桥南第几家?”这一句,是说当时分手之后,自己不知该往哪里去好,只好趁潮水涨起来时回去,但心中却难舍难分。过片两句,从正面来写离情。词人借“红板桥南第几家”一句,暗示自己的心绪,那缕柔情,无处安放,只有寄托在杨柳枝头,柳条儿依依惜别,似乎也知人心事。最后两句写自己归去后的情怀。“垂杨”,本意杨柳树,此处借指飘荡的柳絮。“叶叶枝枝”,形容垂杨枝叶茂盛,密布如林。“解断肠”,是说垂杨枝叶虽茂密,但它却能牵动人的情思,使人肝肠寸断,不忍离去。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上片写景,起二句交代时间和地点,三句写景。四句由实转虚,写当年别离时的情境。过片两句,写眼前之景。结尾二句,写归后之情。
前三句由实入虚,再从虚到实,层层深入地写情。第四句直抒胸臆,写心中的离愁别恨难以排遣。“一缕柔情无着处”,既写自己心中的离愁别恨无处寄托;又写自己心中的离愁别恨无法解脱。最后二句写归去后的情怀。“但有垂杨”,既是说自己归来之后,看到满目繁枝乱叶,想到自己此时的心情,不由得悲伤不已。“叶叶枝枝”,是说柳枝虽茂密,但它却能牵动人的情思,使人肝肠寸断。“解断肠”,是说柳枝茂密到足以让人肝肠寸断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