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堂外又清明。
春芜初蘸青。
梨花燕子满江城。
人家闻卖饧。
邀伴去,踏莎行。
竹西歌吹声。
酒旗一片飏前汀。
青丝何处停。

诗句解析:

  1. “平山堂外又清明” - 描述的是清明节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2. “春芜初蘸青” - 春天的野草刚刚被春雨洗过,呈现出鲜亮的绿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3. “梨花燕子满江城” - 梨花盛开的季节,燕子在江城中飞翔,营造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4. “人家闻卖饧” - 描述了市场上人们正在出售麦芽糖的声音,这是清明节期间常见的习俗。
  5. “邀伴去,踏莎行” - 邀请同伴一起外出,在草地上行走。
  6. “竹西歌吹声” - 指的是在竹林西面可以听到歌声和箫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氛围。
  7. “酒旗一片飏前汀” - 酒家的旗帜随风飘扬,出现在前面的小洲上,暗示着节日的热闹与欢乐。
  8. “青丝何处停” - 最后这句表达了一种迷茫或无奈的情感,可能是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感慨。

译文:

在清明时节,阳光明媚的天空下,平山堂外的江边又是一年清明。春日的野外,新生的草刚被雨水洗涤,变得翠绿欲滴。梨花盛开时,燕子在江城上空翱翔,家家户户都传来了购买麦芽糖的声音。我们相约出游,踏着草地而行。竹林中飘荡着悠扬的歌吹声,酒旗在小洲上迎风招展。我站在前汀,凝望着那片无边无际的江水,思绪万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生机与美好愿景的节日氛围。诗中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活细节,如春草、梨花、燕子和麦芽糖等,这些都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感受场景。通过这些元素,诗人传达了一个关于生命、自然和节日庆祝的美好寓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通过“青丝何处停”这一结尾,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感或无奈情绪。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富有生活气息和诗意,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