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父敦

昨日赋罢《天马鼎》,今日复示古敦牟。
山川连日发光怪,黄白下覆云油油。
此敦形制奇且古,两耳三足穷雕锼。
上作饕餮下蚩尤,细辨非簋非彝舟。
古人一物殚工巧,用盛黍稷神所羞。
珠盘玉敦载盟府,云以歃血亲诸侯。
流传千载历尘劫,却伴高士山之幽。
昭余自昔称晋薮,侯甲水作青瑶流。
丹枫孤阁踞其上,朝霞暮霭临窗浮。
先生静坐观众妙,图书万卷皆亲仇。
此鼎此敦置左右,苍然古色来商周。
庭列九宾发缇幕,令我一见生叹愀。
长安市儿宝康瓠,金敦玉敦知何求。
什袭归去闭高阁,会有光气腾龙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多父敦是清代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艺术与历史的深厚情感,还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文化素养和美学追求。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他是清初著名诗人、学者及文学家,以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以及精金石篆刻而闻名。他的诗文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原文赏析:《多父敦》这首诗描绘了一件古代青铜器皿——多父敦的独特造型和精美工艺。诗中描述了多父敦的奇特形状,如两耳三足等细节,并表达了对其精美工艺的赞叹。此外,通过使用“饕餮”“蚩尤”等神话元素,增添了作品的神秘色彩。
  3. 文化内涵:王士禛通过《多父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代文物的鉴赏能力,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让读者能够跨越时空,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对于研究当时的工艺美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士禛的《多父敦》不仅是一首描写古代青铜器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与历史的传达。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成就,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