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鼎

昔在京师赋《方鼎》,年少笔力回千钧。
焦山鼎图岁在已,江海起立鱼龙奔。
迩来衰谢二十载,虽有意气无由振。
戴氏此鼎何处得,势如怪兽狞以蹲。
平头负戴到蓬户,四座动色谁敢扪。
云雷盘旋间饕餮,斑斑古色疑周秦。
凹中尾鬣状天马,缘居鼯鼠拱且驯。
或云子午纪年月,或如癸甲兼庚申。
或云干上艮在下,天山为遁理则均。
著马履鼠古所训,义云阴屈而阳伸。
制器尚象有深戒,寡闻鲜见徒纷纭。
大巧坐令倕龁指,流俗岂辨饲与饙。
丹枫阁中尽奇古,此鼎屹立何雄尊。
市丘鼎龋任嘲笑,烹鸡何以羞明神。
不烦更问柳下季,历千万世存吾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戴氏鼎》(为枫仲作)是清朝诗人王士祯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戴氏鼎》的相关信息:

  1. 作品原文:王士祯在《戴氏鼎》中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宏伟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时代动荡不安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鼎的描述,暗示了国家权力的更迭和历史的沧桑。
  2. 创作背景:《戴氏鼎》创作于清初时期,当时社会政治动荡,文人墨客多感国事艰难,王士祯通过此诗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
  3. 文学价值:《戴氏鼎》不仅体现了王士祯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关注。诗中的用词精准,意境深远,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4. 鉴赏与分析:读者可以通过赏析王士祯的诗歌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例如,《戴氏鼎》中的意象运用、语言表达以及对时代背景的把握都值得深入探讨。
  5. 文化意义:《戴氏鼎》作为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

《戴氏鼎》不仅是王士祯个人创作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