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京师赋《方鼎》,年少笔力回千钧。
焦山鼎图岁在已,江海起立鱼龙奔。
迩来衰谢二十载,虽有意气无由振。
戴氏此鼎何处得,势如怪兽狞以蹲。
平头负戴到蓬户,四座动色谁敢扪。
云雷盘旋间饕餮,斑斑古色疑周秦。
凹中尾鬣状天马,缘居鼯鼠拱且驯。
或云子午纪年月,或如癸甲兼庚申。
或云干上艮在下,天山为遁理则均。
著马履鼠古所训,义云阴屈而阳伸。
制器尚象有深戒,寡闻鲜见徒纷纭。
大巧坐令倕龁指,流俗岂辨饲与饙。
丹枫阁中尽奇古,此鼎屹立何雄尊。
市丘鼎龋任嘲笑,烹鸡何以羞明神。
不烦更问柳下季,历千万世存吾真。

这首诗是一首咏鼎诗,作者通过描写戴氏鼎的制作、形态、历史和传说,表达了对古代工艺的赞美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

首句“昔在京师赋《方鼎》,年少笔力回千钧。”描述了戴氏年轻时创作了这口方鼎,他的笔力强大,可以回旋千斤之力。这句诗以“方鼎”为引子,引出了诗人对戴氏的赞美。

接下来的句子“焦山鼎图岁在已,江海起立鱼龙奔。”描绘了戴氏在焦山制作的鼎图,画面生动,江海起立,鱼龙奔流。这句诗描绘了戴氏的技艺高超,能够创造出如此生动的画面。

第三句“迩来衰谢二十载,虽有意气无由振。”表达了戴氏技艺的衰退,尽管他有满腔热血,但无法施展出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戴氏技艺衰退的叹息。

接下来的几句“戴氏此鼎何处得,势如怪兽狞以蹲。”继续描述戴氏的鼎,它的形状像一只怪兽,狰狞而蹲伏。这句诗描绘了戴氏鼎的奇特形状,令人印象深刻。

接下来的几句“平头负戴到蓬户,四座动色谁敢扪。”描绘了戴氏鼎的制作过程,他戴着头巾,穿着粗布衣,在简陋的房屋里工作。这里展现了戴氏的勤劳和坚韧。

接下来的几句“云雷盘旋间饕餮,斑斑古色疑周秦。”描述了戴氏鼎的纹饰,云雷盘旋之间有饕餮纹样,色彩斑驳,仿佛回到了周秦时期。这句诗描绘了戴氏鼎的精美纹饰,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文化。

接下来的几句“凹中尾鬣状天马,缘居鼯鼠拱且驯。”描述了戴氏鼎的尾部,有像天马一样的尾鬣,还有像鼯鼠一样的缘居兽。这里展现了戴氏鼎的精细工艺,以及其独特的造型。

接下来的几句“或云子午纪年月,或如癸甲兼庚申。”描述了戴氏鼎上的铭文,有的记录着子午年月,有的记录着癸甲年月,还有的记录着庚申年月。这里展现了戴氏鼎的历史价值,以及其精湛的雕刻工艺。

接下来的几句“或云干上艮在下,天山为遁理则均。”描述了戴氏鼎的方位,有人认为是乾上艮下,有人认为是天山遁理则均。这里展现了戴氏鼎的复杂结构,以及人们对其方位的不同解读。

接下来的几句“著马履鼠古所训,义云阴屈而阳伸。”描述了戴氏鼎的造型,有马蹄也有老鼠,象征着阴阳和谐。这里展现了戴氏鼎的寓意,以及其象征意义。

接下来的几句“制器尚象有深戒,寡闻鲜见徒纷纭。”提醒人们制作器具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轻信传言。这句诗告诫人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盲目追随。

最后的几句“大巧坐令倕龁指,流俗岂辨饲与饙。”表达了戴氏鼎的大巧若拙,让善于制作的工匠都感到惭愧。这句诗强调了戴氏鼎的高超技艺,以及其超越常人的品质。同时,也讽刺了那些只会奉承拍马的人,他们没有真才实学,却喜欢吹嘘自己。

最后两句“丹枫阁中尽奇古,此鼎屹立何雄尊。”再次强调了戴氏鼎的神奇之处,它在丹枫阁中显得格外奇特和古老,它的存在证明了戴氏的伟大。这句诗表达了对戴氏鼎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戴氏鼎的描绘,展现了戴氏的技艺高超、形象奇特,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工艺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