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桥示倪雁园太史

昔作秦淮客,朱楼赋《洞箫》。
白头故人尽,重上石城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城桥示倪雁园太史》是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士禛(1634年—1711年),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他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学者,与叶燮、田雯并称为“清初三大家”。王士禛的诗作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尤以其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描绘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而著称。
  1. 作品原文
    昔作秦淮客,朱楼赋洞箫。
    白头故人尽,重上石城桥。

  2. 诗意解析

  • “昔作秦淮客”:此句表达了作者早年在秦淮河畔的生活经历,秦淮河是南京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古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通过这一背景,诗人展示了自己曾经游历此地,并在此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朱楼赋洞箫”:这里“朱楼”指的是秦淮河边的华丽建筑,而“赋洞箫”则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在此地创作的情景。箫是古代一种长管乐器,常常用来表达哀伤或抒发情感,此处可能暗指诗人当时的心情或所处的环境。
  • “白头故人尽,重上石城桥”:这句表达了岁月流逝,昔日的知己朋友都已离去,自己只能孤独地重上石城桥,感慨人生无常。石城桥可能是作者记忆中的一个地点,也可能是他经常前往的一处风景名胜。
  1. 艺术特色
  • 该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绝句形式,简洁凝练,每个字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景象。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朱楼”、“洞箫”,以及“白头”和“石城桥”,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怀旧和感慨的画面。
  •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能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石城桥示倪雁园太史》不仅是王士禛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诗歌文化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