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李邺园尚书二首 其一

闽天烽火达钱塘,太乙灵旗指越疆。
文武共推周吉甫,勋名谁并郭汾阳?
椎牛五夜千夫膳,射虎三秋百战场。
今日罗平妖鸟尽,早闻忧国鬓如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李邺园尚书二首·其一》是清代著名文学家王士祯创作的。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烂柯山上阵云低,太末城头月晕齐。
    飞檄直临彭岛外,纤尘不动浙江西。
    战袍血溅盘雕鹘,雄剑霜寒淬鸊鹈。
    半壁东南功不细,天书频下武都泥。

  2. 诗歌赏析

  • 意象描绘:《寄李邺园尚书二首·其一》的意象丰富且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诗中的“烂柯山”与“太末城”分别象征着不同的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象,而“阵云低”、“月晕齐”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氛围。
  • 情感表达:王士祯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忠诚与英勇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安定与和平的期盼。通过战袍、战袍和雄剑等物象,诗人传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胜利的渴望。
  • 艺术特色:王士祯以其精湛的七绝见长,此诗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富有诗意和深度。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和社会活动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作品评价
  • 后世影响:王士祯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所喜爱,对清代乃至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清代的文学巨匠,王士祯的生平和作品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王士祯的《寄李邺园尚书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抱负的佳作,更是一幅反映清代社会风貌和历史背景的重要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不仅可以领略到王士祯的艺术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社会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