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八 寄内

还知别后。人工炉烟宛转瘦。
灯底风前。憔悴苕华只自怜。
凭谁寄语。莫为稿砧徒自苦。
有日归兮。携手同君赋五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其八》是清代文学家王士禄的作品。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别离后的孤寂与思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内心的情感波动。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作者生平
  • 创作背景:王士禄,山东新城人,字子底,号西樵山人。顺治九年中进士,授莱州府教授,后升任国子监助教、吏部考功员外郎。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遂,曾因故下狱半年。
  • 艺术成就:王士禄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他的诗作风格清丽,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典故,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减字木兰花·其八》
    还知别后。人工炉烟宛转瘦。灯底风前。憔悴苕华只自怜。
    凭谁寄语。莫为藁砧徒自苦。有日归兮。携手同君赋五噫。
  • 译文:知道自从离别后,那人工烧制的炉烟已经变得细长消瘦。在灯火摇曳的风前,她显得憔悴而悲伤,独自怜惜自己。谁能帮我寄语她,不要因为辛苦的家务活而痛苦。等到有一天我回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一起吟诵《五噫》。
  1. 诗词赏析
  • 情景交融:此词通过描写女子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一幅凄美的别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盼。
  • 情感深沉:王士禄在此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隐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
  • 艺术特色:此词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尤其是对“苕华”(一种植物)的描写,既体现了作者对细节的敏锐观察,也增添了诗歌的诗意和美感。

《减字木兰花·其八》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典诗词,不仅展示了王士禄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体会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能进一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