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知别后。人工炉烟宛转瘦。
灯底风前。憔悴苕华只自怜。
凭谁寄语。莫为稿砧徒自苦。
有日归兮。携手同君赋五噫。
【注释】
还知:知道。
别后:离别之后。
苕华:苕叶,这里代指女子的头发。
莫为稿砧徒自苦:不要因为纺织机上的布匹而徒自受苦。
有日归兮:有那么一天你回来吧。
赋五噫:作《五噫歌》。五噫歌是汉末王甫、刘陶等五人因不满董卓专横,曾作《五噫歌》以讽谏。
【赏析】
此词写对内人的怀念,抒发了作者对内人深切的怀念之情。上片写内人别后憔悴消瘦;下片则劝慰内人不要为琐事操心。全词委婉深情,含蓄蕴藉,情真意切。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其夫人的,表现了他对夫人的深深思念。“还知别后”,点题“寄内”。“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其八”是说这是第8首《减字木兰花·寄内》。“减字木兰花”原是宋词中常见的一种词牌名,它由《诗经》、《楚辞》中的《广陵散》和《梅花落》两曲名合成,故又名“广陵花”“梅花曲”。《木兰花慢》是唐玄宗李隆基所创调,用此调咏梅,便称“《梅花曲》”;咏春景,便称“《广陵花》”。后来,这种词牌名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词牌,如《减字木兰花》,就是固定词牌名。
上片写内人别后憔悴消瘦。开篇两句:“还知别后,人工火烟宛转瘦。”意思是,知道别后,她一定在用人工炉子烧饭,烟雾袅袅上升,仿佛变成了一弯瘦瘦的月牙儿,直挂在天边。这两句写出了内人在别后的孤独寂寞,以及她的辛劳与辛苦。“灯底风前”三句:“灯底风前,憔悴苕华只自怜。”意思是,在油灯底下摇曳生姿的身影,在秋风中轻轻颤抖的发髻,都是她自己独自怜惜的呢!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内人别后的憔悴状态,也表现了她的孤单与凄凉。
下片劝慰内人不要为琐事操心。过片“凭谁寄语”,“凭”字,表明了作者要亲自去安慰他内人的心情。“莫为稿砧徒自苦”一句,则是劝慰之词,意思是说:“你不要为这些琐碎的事情而徒自受苦啊!”“稿砧”一词,既指纺织用的梭子,又指捣练用的石砧。“莫为稿砧徒自苦”,是说内人不要因为这些小事而徒自受苦。这既是对内人的体贴与关爱,也是对她的一种鼓励。
结尾“有日归兮”两句:“有日归兮,携手同君赋五噫。”意思是说:总有一天你会回来的。那时候,我们再一起赋诗作歌,共同吟唱着《五噫歌》。“赋五噫”是汉代王甫、刘陶等五人因不堪于董卓的暴虐,所作的《五噫歌》。“有日归兮”一句,表达了作者期待内人早日归来的美好愿望。而“携手同君赋五噫”一句,又是对内人的一种深情厚谊的表达,希望内人在归家之时,能与自己共同吟唱着《五噫歌》,共度美好时光。
整首词情感真挚深沉,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诗人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