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 次魏承班韵

蹙惯双蛾翠损长。
犀帘静暮堂。
新梦断,乱蝉凉。
慵续午馀香。
宛转簟纹光。
似回肠。
清宵好更梦横塘。
学鸳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诉衷情·次魏承班韵》是一首清代王士禄创作的词作。下面将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1. 作者简介:王士禄,字元龙,号梅村,江苏嘉定人,康熙年间进士,曾官至户部郎中。其诗词创作丰富,尤以词著称,其词风格典雅,情感深沉。

  2. 原文赏析

  • 《诉衷情·次魏承班韵》的全文如下:
    “蹙惯双蛾翠损长。犀帘静暮堂。新梦断,乱蝉凉。慵续午馀香。宛转簟纹光。似回肠。清宵好更梦横塘。学鸳鸯。”
  • 这句词描绘了作者在夜晚独自沉思的场景,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寂寞与思念之情。
  • 这句词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这句词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和反衬,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深度。
  • 这句词则是一种象征,通过鸳鸯的形象,寓意着婚姻的美满和幸福。
  1. 词句解析
  • “蹙惯双蛾翠损长。”中的“蹙”意为皱起,“双蛾”代指眉毛或眼睛,“翠损长”形容眉毛因愁绪而略显憔悴。整句表达了因思念而产生的忧愁和憔悴。
  • “宛转簟纹光。”中“宛转”意为曲折蜿蜒,“簟纹”指席子上的纹理,“光”指光亮。整句描述了夜深时,席子上的纹理因月光而显得格外明亮,暗喻内心的思绪如流水般绵延不断。
  • “清宵好更梦横塘。”中“清宵”指的是宁静的夜晚,“横塘”是指横卧在水面上的小洲或池塘。整句表达了在这样的夜晚,作者更喜欢去梦中徜徉,享受那种宁静和自由。
  • “学鸳鸯。”这里的“鸳鸯”指的是夫妻恩爱的比喻,意味着作者希望自己能像鸳鸯一样,拥有和谐美满的婚姻生活。

《诉衷情·次魏承班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深刻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人生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