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其一 春画二首

燕滑莺娇特地过。
不禁琐碎上心窝。
起无聊赖卷湘波。
一串游丝牵舞蝶,十层晴影矗群螺。
香车钿縠奈他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其一 春画二首”是清代王于臣的作品。下面将从作品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三方面进行介绍:

  • 作品背景

  • 王于臣,字季子,号南屏,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生活在一个文人墨客云集的时代,与诸多文学大家有往来,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

  • 《浣溪沙其一 春画二首》作于康熙元年壬寅(1662年)夏季,当时王于臣正在扬州推官任上。这一年的夏天,王于臣游赏扬州的风景名胜,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这首词。

  • 王于臣在作品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自然之美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同时,词中也蕴含了对人生哲思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 艺术特色

  • 王于臣的《浣溪沙其一 春画二首》采用了传统的词牌形式,这是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韵文格式,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 在词中,王于臣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燕滑莺娇特地过”、“不起无聊赖卷湘波”,这些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美丽。

  • 除了写景之外,王于臣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引发内心的感慨,从而抒发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

  • 文学价值

  • 作为一首纪游词,《浣溪沙其一 春画二首》不仅记录了诗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更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春天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 词中所体现的艺术成就,如情景交融、意境悠远等,都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美学特征。

  • 王于臣在作品中表现出的人文关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浣溪沙其一 春画二首》不仅是王于臣个人文学创作的杰作,也是研究清代及江南地区文人文化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