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城苦雨四首 其三

中秋骑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懒问津。
米价天河休更卜,御寒今已桂为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会城苦雨四首 其三》是唐代牛焘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期间送行者的情景和对米价、御寒等社会现象的感慨。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牛焘,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具体生平不详,但以其诗作传世。
  • 牛焘的诗歌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
  1. 诗句解析
  • 《会城苦雨四首 其三》描绘了中秋时节,诗人骑着月色送别行人的情景。
  • “中秋骑月送行人”直接点明了时间和活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接下来的“阻住行人懒问津”,则透露出诗人因天气或心情不佳,不愿与行人过多交流的心境。
  • “米价天河休更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粮食价格的担忧,以及对生活压力的体现。
  1. 时代背景与社会意义
  • 牛焘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晚唐时期,国家动荡不安,经济萧条,百姓生活困苦。
  • 诗中的“米价”和“御寒”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如物价飞涨和民众生活艰难,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1. 艺术特色
  • 牛焘的诗歌语言简练有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传达深沉的情感。
  • 《会城苦雨四首 其三》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1. 读者反响
  • 这首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牛焘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
  • 它的出现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晚期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会城苦雨四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风貌以及诗人牛焘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