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骑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懒问津。
米价天河休更卜,御寒今已桂为薪。
会城苦雨四首·其三
中秋骑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懒问津。 米价天河休更卜,御寒今已桂为薪。
注释译文:在中秋节夜晚,牛焘骑马送行人,因为天气原因而阻止行人询问渡口。此时米价已经上涨到如同天空中的银河一样,无法预测,而现在御寒的取暖物资已经由桂木代替。
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中秋夜送行人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和关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诗歌原文:
中秋骑月送行人,阻住行人懒问津。 米价天河休更卜,御寒今已桂为薪。
赏析:
牛焘以“中秋骑月送行人”开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中秋夜晚送别的情景。这里的“骑月”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也象征着诗人送别时的孤独与寂寥。接着,“阻住行人懒问津”一句则表现了诗人对行人的关心,他担心行人因天气原因而滞留在路上,于是主动停下来询问。然而,由于“天公不作美”,雨水不断,导致行人迟迟不能离去。这种天气状况不仅让行人感到无奈,连诗人自己也感到十分无奈,只能“阻住行人懒问津”。
诗中的“米价天河休更卜”一句,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米价”比作“天河”,寓意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的状况。诗人用“休更卜”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物价波动的担忧和不安。而在后句“御寒今已桂为薪”中,诗人巧妙地将桂木作为取暖的工具,既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困苦、难以御寒的现实,也寄寓了诗人对改善民生的深深期望。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送行人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同时,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富有浓厚的诗意和深沉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