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四首 其四

南渡烟花百战馀,炀王曾此驻征车。
□兵孰与荒游乐,也要芜城作帝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扬州四首 其四》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是刘长卿对扬州地区繁华与沧桑变迁的一种感慨。诗中描绘了往日扬州的繁荣景象以及今日樵夫吹奏的野曲,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世事沧桑的主题。

《扬州四首 其四》的开篇“往年歌管不曾閒,遮莫商船到北湾”展现了昔日扬州的繁华景象。这里的“歌管”和“商船”象征着当时的热闹和富裕。诗人通过“不曾閒”一词,暗示出这种繁华并未持续太久,而“遮莫”(即“哪怕”)则表明无论怎样繁华都会过去,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的“今日樵儿吹野曲,犹传一曲汉东山”,则转向了另一种景象,即今日的樵夫仍在吹奏着古老的曲子。这可能意味着尽管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某些文化传统和记忆依旧被保留下来。这种从繁华到萧条再到复苏的描写,不仅展示了时间的无情,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赞美。

诗中的结尾“空留明月吊诗人,甘四桥头一回首,空留明月吊诗人。”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他站在甘四桥头,眺望着明月,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情感表达,既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地方的描述,更具有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内涵。

刘长卿的《扬州四首 其四》不仅是一次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也是对人性和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扬州不同时期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慨,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