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烟花百战馀,炀王曾此驻征车。
□兵孰与荒游乐,也要芜城作帝居。

【注释】

南渡烟花:指南北朝时期,隋炀帝在扬州一带建造行宫和游览胜地。烟花:即烟花巷,是隋炀帝游幸之地。百战馀:经历了多次征战之后。驻征车:指隋炀帝曾在此驻跸(即停留)过。芜城:古地名,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帝居: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指扬州。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以议论为主,寓情于景。诗人对隋炀帝穷奢极欲、骄奢荒淫的暴政表示了强烈的憎恶之情,同时对人民遭受的苦难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南渡烟花百战馀”,点明扬州的历史背景。南朝时,隋朝曾一度占领此地,后来被唐军收复。诗人用“百战馀”表明经过长期的征战后,扬州已变得残破不堪。这既为下文的描写作了铺垫,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

第二句话“炀王曾此驻征车”,直接点出了隋炀帝的名号。这句诗中的“驻”字,不仅暗示了隋炀帝曾在此驻足,而且暗示了他在这里进行过各种奢侈的活动。诗人通过这一细节的描写,将隋炀王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第三句话“□兵孰与荒游乐”,则是诗人对于隋炀帝行为的进一步讽刺。这里的“□兵”二字,既是一种修辞手法,也是一种隐晦的指责。它暗指隋炀帝所率之兵,都是一些不务正业之徒,他们只知道享乐,根本不把国家和百姓放在心上。而“荒乐”二字,则直接批评了隋炀帝的荒淫无度。

最后一句“也要芜城作帝居”,更是诗人情感的爆发点。他不仅指出了隋炀帝的行为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更强调了这种行径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多么深重。而作为帝王所居住的皇宫,原本应该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但在这里却变成了荒废无人的废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呢?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社会意义。诗人通过对隋炀帝的描绘和批判,表达了自己对于和平、稳定、繁荣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而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