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兴县谒杨忠悯祠

倔强杨员外,乡闾尚有光。
何须冠獬豸,直欲问豺狼。
伏锧差无补,当车肯自量。
荒祠临野水,肃拜奠椒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定兴县谒杨忠悯祠》是清代诗人方觐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杨忠悯的敬意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下面从作品原文、艺术特点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 诗歌形式:方觐创作的这首《定兴县谒杨忠悯祠》属于五言律诗,这种体裁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组成,韵律规整而富有音乐性。
  • 诗句内容:诗中通过“倔强杨员外,乡闾尚有光”等句子表达了杨忠悯在当地社会中的影响力及他为乡邻带来的荣誉与光辉。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对杨忠悯这位地方官员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1. 艺术特点
  • 意象塑造: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荒祠临野水”等意象来营造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置身于那片静谧的土地上,感受诗人的敬畏之情。
  • 语言风格:方觐在这首诗中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直达人心,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扎实功底和高超技巧。
  • 结构布局:诗的结构紧凑有序,开头直接点明了主题——谒杨忠悯祠,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祠堂周围的环境及自己的所见所感,最后以肃拜奠椒浆收尾,形成了完整的叙事框架。
  1. 历史背景
  • 朝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墨客依然保持着对于传统美德的颂扬,方觐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孕育而生。
  • 地域特色:方觐作为清江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中的“杨忠悯”很可能是当地的地方官员或知名人物,方觐对其表现出的尊敬之情也反映了当时地方官民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定兴县谒杨忠悯祠》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方觐的诗歌才华,更在内容上传达了他对杨忠悯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家乡深沉的情感。这首诗不仅是方觐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之邦、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