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晋公

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
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
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
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
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
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裴晋公》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的诗集,其中收集了他的许多诗作。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介绍:

  1. 创作背景:《裴晋公》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唐代中期,裴度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他的生平经历复杂而丰富,从进士出身到宰相的高位,再到晚年的归隐,他的人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他的诗歌反映了他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情感,因此《裴晋公》不仅是他的个人诗集,也是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2. 内容特点:《裴晋公》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政治斗争、战争胜利、个人感慨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批评等。在这些作品中,裴度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也展现了他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他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作品充满艺术感染力。
  3. 历史评价:对于《裴晋公》的历史评价,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裴度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也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价值观。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被视为唐代中期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裴度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动,这些政治生涯中的起伏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政治经历使他对权力、忠诚和背叛等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体会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裴晋公》作为一部集政治智慧与文学才华于一身的作品,不仅是研究唐代中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轨迹的重要文本。通过阅读裴度的诗歌,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和社会风貌,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