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馀三方伯三首 其二

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二》是清朝方苞的作品,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其生前所作所为的高度评价。下面将进行深入分析:

  1. 作者简介
  • 方苞,字子载,一字灵皋,号望溪,清代文学家、散文家,与姚鼐并称“姚方子”或“大小姚”。
  • 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家族成员中多有知名人士,如他的父亲方苞(文达公)和弟弟方东树等。
  1. 作品原文
    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2.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二》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方苞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金门同载笔”与“玉垒数遗诗”形成鲜明对照,展现了逝者生前与后世的辉煌成就。
  • 其次,诗中多次使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万里面如觌”可能指的是逝者生前的影响力遍布四方,而“千秋事所期”则表达了对其生平贡献的期待和赞美。
  • 再者,诗中的用词精炼而富有力度,如“金门”、“玉垒”、“私语”等词语,都体现了诗人的语言功底和艺术追求。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其二》不仅是方苞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文学创作的严肃态度和崇高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