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南信不到

不见儿书至,应知下笔难。
有心慰衰老,无计说平安。
关塞寒云早,门庭落叶残。
倘逢南雁过,便当室家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南信不到》是清代诗人方登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内心的忧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方登峄是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丽,善于用简约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在文学史上,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受到后人的赞誉和研究。

  2. 诗的内容分析

  • 情感表达:这首诗的核心情感是对家人的思念与关怀,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盼。诗中的“不见儿书至”表达了对孩子书信的渴望,而“应知下笔难”则反映了诗人自己写作时的情感困境,既想表达关切又感到无从下手。这种矛盾的心情,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纠结与无奈。
  • 景象描绘:诗中出现的“关塞寒云早”和“门庭落叶残”,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的严寒和家中的凄凉景象。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沉重。
  • 生活哲理:“倘逢南雁过,便当室家完”一句,虽然只是一句寓意性的话语,却透露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它表达了诗人对于团圆的向往,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要相信总有解决的办法。
  1. 文化与历史背景
  • 清代诗歌特色:在清代,诗歌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文艺形式,许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怀。方登峄作为其中一员,其作品自然融合了这一时代的特点。
  • 安徽桐城的文化影响:方登峄的家乡——安徽桐城,是古代文化名城之一。这里的山水风光、人文景观都为方登峄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内涵。

《望南信不到》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次情感与文化的深刻对话。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方登峄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追求和深邃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家庭与个人关系、人生意义和生活态度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