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日本菅原惠庆长老

玄中一脉传嘉话,读罢常铭道谊深。
石壁山中情似昨,弥陀会上昔犹今。
精金岂跃洪炉炼,枣寺欣闻遍界音。
极目东溟波更壮,期颐默祝涌虔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日本菅原惠庆长老》是清末近现代初著名诗人巨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与日本菅原惠庆长老的深厚友情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与追求。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玄中一脉传嘉话,读罢常铭道谊深。石壁山中情似昨,弥陀会上昔犹今。精金岂跃洪炉炼,枣寺欣闻遍界音。极目东溟波更壮,期颐默祝涌虔心。

  2. 诗歌解析

  • 玄中一脉传嘉话:这里的“玄中”可能指的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或哲理,而“一脉”则表明了传承的一致性和纯正性。”传嘉话”则是指传授美好的教诲或故事,表达了师徒之间深厚的情感和知识传递的重要性。
  • 读罢常铭道谊深:这句反映了诗人对所读内容的深刻印象和对道义的高度认同。在这里,“铭道谊”意味着铭记道义,强调了道德和精神价值在个人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 石壁山中情似昨,弥陀会上昔犹今:描述了一种时间上的跨越感,即过去的情感或事件仿佛还在眼前,而如今又有所不同。这种对比增强了诗句的深度和层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
  • 精金岂跃洪炉炼:这句话比喻了真正的金子不会被轻易熔化,它需要经过严格的锻炼才能展现出它的价值和光彩。这与前面提到的“石壁山中情似昨,弥陀会上昔犹今”相呼应,强调了恒久不变的价值和信念。
  • 枣寺欣闻遍界音:这里的“枣寺”很可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或机构。”遍界音”则传达了一种广泛传播、无处不在的信息或教义。这种描述暗示了佛教的广泛影响力和深远意义。
  • 极目东溟波更壮:表达了诗人对广阔海域的赞美,同时也象征着对生活或事业前景的乐观和期待。大海的壮观激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 期颐默祝涌虔心:这里的“期颐”是一种长寿的象征,而“默祝”则表达了一种无声的祈祷或期望。”涌虔心”则强调了内心的热情和真诚,这是表达愿望时不可或缺的元素。
  1. 作者简介
  • 巨赞,原名潘楚桐,字琴朴,出生于东外贯庄人。他在多个教育和文化领域有所贡献,包括在金陵、重庆、厦门等地佛学院的学习与任教,以及在广西和桂林月牙山寺的工作。他的一生经历了从传统的儒家教育到宗教信仰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生活选择,也为后来的文化发展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寄怀日本菅原惠庆长老》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至今,更因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被后人所称道。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