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春闺

红薇紫燕团成队。正是困人天气。
抛却绣床闲戏。须趁鹦哥睡。
脸霞双衬轻红腻。早被东风吹醉。
池上鸳鸯作对。忙过秋千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桃源忆故人·春闺》是清代诗人丁澎创作的一首词,该诗通过描写春天闺中女子的闲适生活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淡雅而宁静的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主题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作者简介
  • 丁澎(约1622—1686),字飞涛,号药园。他是一位回族诗人,以词闻名于世。
  • 丁澎早年与毛先舒、柴绍炳等人称“西泠十子”,其后又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号“燕台七子”,可见其文学成就在当时已受到广泛认可。
  1. 诗歌原文
    红薇紫燕团成队,正是困人天气。抛却绣床闲戏,须趁鹦哥睡。脸霞双衬轻红腻,早被东风吹醉。池上鸳鸯作对,忙过秋千背。

  2. 诗歌主题分析

  • 闺中生活描绘:诗歌通过对春日闺中女子的日常活动和情感状态的描述,展现了她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的宁静。
  •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中的自然元素(如红薇紫燕、莺歌燕舞)与人物活动(如抛却绣床、赶秋千)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 情感表达:诗中的女子面对困人的天气选择放下繁重的家务,与鹦鹉共度时光,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状态。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优美,富有韵律感,体现了丁澎作为词人的高超艺术技巧。
  • 意境营造: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意境,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 情感深度:诗歌不仅展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1. 文化与社会背景
  • 在清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为低下,但丁澎的诗歌展现了女性的独立和自由,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种进步倾向。
  •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源忆故人·春闺》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清代女性的生活面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对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及女性地位变迁的学者和爱好者而言,此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