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九畹备兵保宁

万里炎方尚枕戈,旌车八月下牂牁。
猿声苦雾城边急,虎迹荒原战后多。
僰道生徭能汉语,羌西诸将半渝歌。
休言割据蚕丛远,滟滪秋高起白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孙九畹备兵保宁》是清代诗人丁澎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孙九畹即将赴任保宁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当时边疆地区战争频繁、生活艰辛的景象。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丁澎(1622—1686),字飞涛,号药园,浙江仁和人,清朝文学家,与同为清初名士的毛先舒、柴绍炳并称“西泠十子”,与宋琬、施闰章等人合称为“燕台七子”。他的诗歌才华在文坛上颇具影响力,尤以诗作著称于世。

  2. 诗歌原文:万里炎方尚枕戈,旌车八月下牂牁。猿声苦雾城边急,虎迹荒原战后多。僰道生徭能汉语,羌西诸将半渝歌。不知割据蚕丛远,滟滪秋高起白波。

  3. 诗歌内容详解

  •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战争带来的荒凉和辛酸。“万里炎方尚枕戈”意指遥远的边疆依然战事连连,士兵们仍在备战。“旌车八月下牂牁”暗示着八月时军队正从远方出发。“猿声苦雾城边急,虎迹荒原战后多”反映了战场的惨烈和战后的荒凉景象。“僰道生徭能汉语,羌西诸将半渝歌”则表现了当地的民众语言和文化特点,以及对当地民族将领的描述。
  • “不知割据蚕丛远,滟滪秋高起白波”则表达了一种对局势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滟滪秋高起白波”意味着秋季水位上升,江水翻涌,暗喻政治局势的不稳定。
  1.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其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通过对边疆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描述,诗人不仅展示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风光画卷,也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2. 创作背景:丁澎因科场案被弹劾,后贬至塞上五年。这段历史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边疆地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状况。因此,他在创作《送孙九畹备兵保宁》时,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所见所闻融入诗句之中,使这首诗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意义。

《送孙九畹备兵保宁》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思想情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