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炎方尚枕戈,旌车八月下牂牁。
猿声苦雾城边急,虎迹荒原战后多。
僰道生徭能汉语,羌西诸将半渝歌。
休言割据蚕丛远,滟滪秋高起白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意,把握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文本内容。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孙九畹备兵保宁》一诗。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万里炎方尚枕戈,旌车八月下牂牁”,描写了边疆的战事。颔联“猿声苦雾城边急,虎迹荒原战后多”,描写了战争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破坏。颈联“僰道生徭能汉语,羌西诸将半渝歌”,描绘出战争给少数民族带来的伤害。尾联“休言割据蚕丛远,滟滪秋高起白波”,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生活的渴望。

【答案】

译文:

边疆的战事还很严重,皇帝派兵驻守边疆,八月旌旗在南诏边界的牂牁(今贵州六盘水一带)落下。战鼓震地猿猴哀啼,战马奔腾瘴雾遮天,战后留下的虎迹遍布原野。僰道县有少数民族,会说汉语,他们从战争中归来,羌族西部的将领,也唱起了战歌。别以为蜀中偏远,割据称雄的只有诸葛亮,滟滪关秋天江水激荡,掀起波浪如白浪翻腾。

赏析:

此诗为杜甫送友人入川赴戍作。唐玄宗天宝年间,南诏王阁罗凤与唐朝结盟,双方结为“甥舅之国”。至德二载(757),吐蕃攻南诏,唐军出兵讨伐。杜甫曾随哥舒翰入川作战,对四川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因此这首诗可算得上是他送行之作。

诗的开头写送别的背景。“万里炎方”即指云南,炎方指炎热地方。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唐王朝正忙于用兵于西北,而西南方面却出现了动乱,朝廷不得不派遣军队去镇守,诗人对此感到忧心忡忡。

颔联写西南地区战争造成的惨状。“城边急”、“战后多”表明西南边疆的战事还未结束。“猿声苦雾”点明地点,“苦雾”写出当地气候的特点。“虎迹荒原”,说明战火连年不断。

“僰道生徭能汉语”五句写当地少数民族的情况。“僰道”“徭”是指少数民族,“汉语”说明这些少数民族会讲汉语了;“生”字说明他们是当地人;“能”字说明他们的汉语水平较高。“羌西诸将”,指羌族西边的几个部族首领。“半捴歌”指他们已不再唱战歌,而是改唱和平的歌谣。

尾联两句是说,蜀地虽然远离中央政权,但并非完全割据称雄,只要蜀中的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就有望统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唐王朝能够早日收复中原,使天下太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