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归岭南留别

百无聊赖过零丁,遥睇中原一发青。
避地诗人哀故国,渡江名士泣新亭。
山河运歇英才尽,鼙鼓声沉战血腥。
鹑首赐秦天亦醉,只怜羁客独长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归岭南留别故园诸子》是清代朱彝尊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而非丁惠康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金风亭长,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彝尊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他是清初浙西词派的创始人之一,论词推崇姜夔、张炎,在诗坛亦有重要地位,与王士祯齐名,合称“南朱北王”。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流传,被后人传颂不衰。

诗的内容主要描述了诗人即将离开故土,前往岭南的心情。首联“骊驹长路起秋尘,远客清樽不厌频”描绘了离别的场景,长路上起尘埃,象征着旅途的辛苦。诗人作为远行的客人,频频举杯饮酒以解愁苦。颔联“握手相看犹未醉,满堂明月照离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尽管已是深夜,诗人依然握着友人的手不愿松开,直到月光洒满整个房间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尾联“山河运歇英才尽,鼙鼓声沉战血腥”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认为国家的英才已尽,战乱带来了血腥。

朱彝尊的这首《将归岭南留别故园诸子》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