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不踏金华省,苍头瘦马冲沙冷。
拔剑不割金门肉,老寺残僧铛折足。
姑山草堂天下重,松菊东篱阅晋宋。
园宅全因宾客荒,才名未逐风尘用。
嵚寄历落谁能嗤,烟波五湖足钓丝。
秦淮垂柳楚州雪,病夫吟眺恒相期。
重逢酒楼下,色定还惊疑。
浩荡江海人,何意来京师。
门巷疏花掩深酌,高城鼓角寒星落。
总教世事属青云,但爱吾徒有丹壑。
拂袖长辞骠骑府,脱粟安用公孙阁。
卢龙叶堕边霜来,江南林涧还秋苔。
知裘日暮何为哉,芒鞋竹杖无氛埃。
留君不住羡君去,萧萧易水挥残杯。
姑山草堂歌
介绍
《姑山草堂歌》是明代诗人龚鼎孳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历史与人生的感悟。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上书不踏金华省,苍头瘦马冲沙冷。
拔剑不割金门肉,老寺残僧铛折足。
姑山草堂天下重,松菊东篱阅晋宋。
园宅全因宾客荒,才名未逐风尘用。
嵚寄历落谁能嗤,烟波五湖足钓丝。
秦淮垂柳楚州雪,病夫吟眺恒相期。
重逢酒楼下,色定还惊疑。
浩荡江海人,何意
将从诗的内容、艺术手法以及文化背景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解析。
内容解读
首句“上书不踏金华省”,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冷漠和超脱。他不愿在官场中追逐名利,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态度。接着,“苍头瘦马冲沙冷”,描绘了一幅旅途艰辛的景象,反映出作者的孤独和坚韧。这种描写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悲凉色彩,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二句“拔剑不割金门肉”,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隐逸之志。他不追求权力的顶峰,而是保持一种淡泊的心态,这体现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老寺残僧铛折足”则通过寺庙中的僧人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无奈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姑山草堂天下重”,表明了作者对于某种理想的执着追求。他认为只有坚守自己的信仰,才能得到世人的尊重。“松菊东篱阅晋宋”则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的批判态度。这种历史观不仅揭示了作者对时代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他对传统价值的维护和推崇。
“园宅全因宾客荒”暗示了作者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出于个人喜好,而是因为无法忍受世俗的纷扰。“才名未逐风尘用”则直接指出了作者的人生遭遇和心路历程,他没有被时代所改变,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最后两句“嵚寄历落谁能嗤”,“烟波五湖足钓丝”则是对作者生活态度的一种总结和升华。他认为,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秦淮垂柳楚州雪”,“病夫吟眺恒相期”,这些描绘都带有一种深沉的情感色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艺术手法
在诗歌的创作上,龚鼎孳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首先,他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如“苍头瘦马”和“烟波五湖”,这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环境。其次,他注重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素材,使得诗歌更具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引发读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文化背景
了解这首诗的文化背景也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其内涵。它创作于明朝末年,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充满了动荡和变革。面对外敌的威胁和个人命运的抉择,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逃避现实的方式,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解脱。龚鼎孳作为当时的一位知名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貌和文化特征。因此,研究这首《姑山草堂歌》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其艺术魅力,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
《姑山草堂歌》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作品,更是一本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的重要文献。它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特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明代文人生活的重要视角。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