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柏生崇冈,本是苍虬种。
何年徙灵根,幸托先臣垄。
长持俊雕节,久荷君王宠。
岁月骎骎不相待,汉畤秦宫一朝改。
刳中流涕要名材,乍拟相将赴东海。
发丘中郎来,符牒百道声如雷。
斫白书其处,须臾工匠来斤锯。
持锯截此柏,柏树东西摧。
却顾别丘垄,辛苦行不辞。
君不见泰山之庙柏如铁,赤眉斫之尝出血。
我今此去去为船,海风四面吹青天。
秉性长端正,不敢作怪妖。
东流到扶桑,日月相游遨。
去为天上榆,留作丘中槚。
传与松楸莫叹伤,汉家雨露弥天下。
岁九月麌令伐我墓柏二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九月麌令伐我墓柏二株》是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老柏生崇冈,本是苍虬种。
何年徙灵根,幸托先臣垄。
长持俊彫节,久荷君王宠。
岁月骎骎不相待,汉畤秦宫一朝改。
刳中流涕要名材,乍拟相将赴东海。
发丘中郎来,符牒百道声如雷。
斫白书其处,须臾工匠来斤锯。
持锯截此柏,柏树东西摧。
却顾别丘垄,辛苦行不辞。
君不见泰山之庙柏如铁,赤眉斫之尝出血。
我今此去去为船,海风四面吹青天。
秉性长端正,不敢作怪妖。
东流到扶桑,日月相游遨。
去为天上榆,留作丘中槚。
传与松楸莫叹伤,汉家雨露弥天下。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的首句“老柏生崇冈,本是苍虬种”描述了一棵古老的柏树生长在崇山峻岭之上,它曾是一条苍虬(一种传说中的神龙)的根,这象征着自然界的古老和神秘。
- 历史变迁感叹:“岁月骎骎不相待,汉畤秦宫一朝改”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以及古代帝王宫殿的变迁所带来的沧桑巨变。
- 个人情感投射:“刳中流涕要名材,乍拟相将赴东海”反映了诗人对木材的珍视以及希望通过这些材料为国家服务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 社会现实批判:“发丘中郎来,符牒百道声如雷”形象地描绘了盗墓者为了获取木材而采取的非法手段,这种描写不仅揭露了社会阴暗面,也反映了诗人对正义和法律尊严的坚守。
-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去为天上榆,留作丘中槚”通过树木的迁移,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历史的交织,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期许。
- 作者介绍
- 顾炎武(1613-1682),初名绛,字宁人,明亡后改名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学者称亭林先生。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学者。他一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歌风格特点
- 写实主义:《岁九月麌令伐我墓柏二株》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通过对古柏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 抒情色彩:诗中的抒情色彩浓厚,通过对古柏的赞美和对历史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的情感寄托。
- 象征意味:诗中的古柏不仅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历史的象征。通过对古柏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语言精炼:顾炎武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每句话都蕴含深意,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有思想深度。
《岁九月麌令伐我墓柏二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和政治寓意的作品。通过对古柏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首作品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历史、文化和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