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巳沦亡,长者复云徂。
一往归重泉,百年若须臾。
寥寥杨子宅,恻恻黄公垆。
挥涕送故人,执手存遗孤。
末俗虽衰漓,风教犹未渝。
愿与此邦贤,修古敦厥初。
送程工部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程工部葬》是清代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的原文如下:文献巳沦亡,长者复云徂。一往归重泉,百年若须臾。寥寥杨子宅,恻恻黄公垆。挥涕送故人,执手存遗孤。末俗虽衰漓,风教犹未渝。愿与此邦贤,修古敦厥初。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者的激励,展现了顾炎武深沉的情感和崇高的志向。
顾炎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切怀念。他用“文献巳沦亡,长者复云徂”开篇,描绘了一个文化和知识已经消亡的时代。这种背景让诗人对生命的短暂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反映出他在面对死亡时的心态。他通过“一往归重泉,百年若须臾”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将生死看得更为淡然,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诗中的“杨子宅”与“黄公垆”分别代表了作者对故人的缅怀以及对生前好友的悼念。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还加深了读者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顾炎武用这样的词汇来唤起读者对历史记忆的共鸣,同时也传达了他对于友情的珍视和纪念。通过“挥涕送故人,执手存遗孤”等词句,诗人展现了他对逝者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生者的关怀。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已故朋友的追忆,更是对那些依然活着的人的一种鼓励。
诗的最后两句“末俗虽衰漓,风教犹未渝”则表现了顾炎武对于社会风气和道德规范的重视。他认为即使社会风尚有所衰退,但基本的风教仍然应该保持下去。这一看法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反映了他对于社会进步的期望。
《送程工部葬》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古诗,也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顾炎武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