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霾乱青山,卉木苞未吐。
绕郭号荒鸡,中田散野鼠。
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岩户。
未达隐者心,聊进苍生语。
一自永嘉来,神州久无主。
十姓迭兴亡,高光竟何许。
栖栖世事迫,草草朋侪聚。
相与读残碑,含愁吊今古。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顾炎武的文学才华,还透露出他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
诗的开篇“春霾乱青山,卉木苞未吐”描绘了一幅春天里被雾霾笼罩的青山景色,草木尚未发芽,象征着生机的匮乏与世界的荒凉。接着,“绕郭号荒鸡,中田散野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萧条和混乱的社会状态,暗示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动荡不安,百姓饥寒交迫。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岩户。”表达了诗人深入郊外寻求慰藉的心情。然而,“未达隐者心,聊进苍生语”,诗人虽然试图接近隐逸的生活,但最终未能真正理解隐者的内心世界,只能以自己对时局的感慨来安慰他人。
结尾部分“一自永嘉来,神州久无主”直接指出了国家的衰败和民众的苦难。诗中的“十姓迭兴亡,高光竟何许”表达了对国家命运无常和英雄人物难以持久辉煌的感慨。而“栖栖世事迫,草草朋侪聚”则揭示了人们在现实压力下的无奈与迷茫。
诗的最后两句“相与读残碑,含愁吊今古”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不仅是在缅怀历史,还是在用古人的遭遇来映照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无限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的深切忧虑。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顾炎武的诗歌艺术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