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过瀛莫,前途憩广川。
所遇多亲知,摇手不敢言。
尔本江海人,去矣足自全。
无为料虎须,危机竟不悛。
下有清直水,上有苍浪天。
旦起策青骡,夕来至华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行行过瀛莫,前途憩广川。
所遇多亲知,摇手不敢言。
尔本江海人,去矣足自全。
无为料虎须,危机竟不悛。
下有清直水,上有苍浪天。
旦起策青骡,夕来至华泉。
顾炎武的《赴东六首》并非《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而是他的《赴东六首》中的第二首。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字宁人,一字绛,自号蒋山佣,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学家、音韵学家等。顾炎武的主要作品还包括《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在《赴东六首》中,顾炎武借“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抱负。其中第二首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顾炎武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篇诗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自身经历,展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
顾炎武的《赴东六首》是其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分,而《赴东六首》中的第二首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顾炎武的个人思想和艺术风格,还能够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