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殷公子岳 其一

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鉴殊。
堂中延太守,门外揖王符。
木叶空郊晚,鱼鳞大泽枯。
邈如人世隔,无复问黄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殷公子岳其一”是顾炎武的一首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文学价值:

  1. 作者介绍
  • 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与黄宗羲并称“东林二先生”。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1. 诗词原文
    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鉴殊。堂中延太守,门外揖王符。木叶空郊晚,鱼鳞大泽枯。邈如人世隔,无复问黄垆。

  2. 内容解析

  • 忆昔过从日:回忆过往共度时光的日子,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偏承藻鉴殊:暗示自己曾受到殷公子的赏识和指导。
  • 堂中延太守:在殷公子的家中受到了款待,可能涉及学术或政治讨论。
  • 门外揖王符:门礼之交,显示了殷公子的谦逊和礼貌。
  • 木叶空郊晚: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苍茫。
  • 鱼鳞大泽枯:比喻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 邈如人世隔,无复问黄垆:表达了与殷公子分离后的孤独和哀愁,以及对于死亡的无奈接受。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与殷公子交往的回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 诗人通过描写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象,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时间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思考。
  • “邈如人世隔,无复问黄垆”一句,深刻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感伤和超然,体现了他对生死界限的哲学理解。
  1. 文学影响
  • 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诗人之一,顾炎武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地位。其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挽殷公子岳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感慨的文学作品,更是一篇充满哲思和美学价值的诗歌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顾炎武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同时领略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