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吊古

城上楼台接渺漫,半空笑语俯阑干。
烟光鼎足三分立,帆影波心一羽看。
阅世岂须乘鹤老?生涯拟截钓鱼竿。
愁边江水无情极,独自朝宗急下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鹤楼吊古》是明代诗人顾景星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从作品内容、艺术特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湖北蕲州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著有《白茅堂集》《白茅堂词》《南渡来耕集》等。
  1. 作品原文
    城上楼台接渺漫,半空笑语俯阑干。
    烟光鼎足三分立,帆影波心一羽看。
    阅世岂须乘鹤老?生涯拟截钓鱼竿。
    愁边江水无情极,独自朝宗急下滩。

  2. 作品鉴赏

  • 全诗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被后世称为“唐人七律第一”。
  • 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以黄鹤楼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古人的豪情与壮志。
  1. 艺术特色
  • 顾景星善于运用简洁的词汇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尤其是这首《黄鹤楼吊古》,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 诗中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历史传说和文化内涵,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古人精神的赞美。诗人通过对黄鹤楼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文化、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黄鹤楼吊古》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顾景星的《黄鹤楼吊古》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寻美好的理想,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