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章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介绍
《论语·子罕篇》第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对“仁”这一道德概念的阐述。在这一节中,孔子强调了天命和仁德的重要性,并提到了他很少谈及利益的倾向。以下是具体介绍:
孔子对“仁”的重视:在本章中,孔子表达了他对天命的尊重以及对仁德的追求。通过他的言行,孔子展示了一个理想的君子形象,即不仅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也致力于社会和谐与秩序的维护。
孔子的谦虚态度:孔子在本章中的言语体现了他的谦逊品质,即使他在道德和知识上具有崇高地位,他仍然认为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这种态度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教育理念,鼓励人们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孔子的教育理念:孔子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德行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孔子希望能够影响和启发他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这种教育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教育的传统之一。
孔子与学生的互动:在本章中,孔子还谈到了他与其弟子之间的互动。通过这些对话,我们可以窥见孔子与他的学生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教学方法。
孔子的生活哲学:孔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本章中有所体现。他强调了顺应自然、追求内在平和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他寻求达到一种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论语·子罕篇》的第二章不仅是对孔子道德教育的记录,也是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文献。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及其在当代的意义,从而促进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解
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孔子博学,而融会成体,如八音和为一乐,不得仍以八音之一名之。
吾何执:执,专执也。孔子闻党人之称美,自谦我将何执,射与御,皆属一艺,而御较卑。古人常为尊长御车,其职若为人下。又以较射择士,擅射则为人上。故孔子谦言若我能专执一艺而成名,则宜于执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