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

玉堂昼暖薰风香,双双燕尾摇仓琅。
背飞并映银花榜,托宿交栖玳瑁梁。
感君恩重巢君幕,顾影呢喃前复却。
何当鸣梧比丹凤,且愿衔花效黄雀。
啁哳辞归未忍归,差池掠羽试双飞。
风回铃索声犹在,日过花塼候已非。
珠帘十二秋风促,芦雪菰烟何处宿。
明年社日蚤归来,籋口衔泥补君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情感价值,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及其背景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钱谦益: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礼部侍郎,因温体仁案被革职。南明弘光时出为礼部尚书,清兵南下降清,任礼部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明史副总裁。半年后称疾归里,诗文皆工。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玉堂昼暖薰风香,双双燕尾摇仓琅。背飞并映银花榜,托宿交栖玳瑁梁。”
  • 翻译:玉堂中白天温暖,熏风吹过带来芬芳,双双燕子尾翼轻摆如同珍珠般闪亮。它们背对背飞翔,互相映照在银花榜上;相互交栖于玳瑁梁之上。
  1. 诗歌主题和情感
  • 主题:《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通过描绘一对燕子在玉堂中的和谐生活,寓意着对友人或故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的燕子象征了忠诚与美好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 情感:此诗充满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燕子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与期盼再聚的情感。诗句中流露出一种深情厚意,以及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与祝福。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使用了“双燕”这一意象,以燕子的形象象征着友谊和忠诚。燕子的飞行、停歇都赋予了诗一种生动的画面感,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鲜活而感人。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丰富的修饰语和比喻,如“银花榜”、“玳瑁梁”等,增强了诗歌的视觉效果和意境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玉堂之中。
  1. 社会历史背景
  • 创作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当时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民族危亡的历史阶段。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这首诗,不仅是为了表达个人的情感,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反映民间生活的文学作品,其背后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对燕子的生活习性的描述,诗人间接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之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玉堂双燕行送刘晋卿赵景之两太史谪官》不仅因其艺术上的精湛表现而受到推崇,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社会历史意义而被后世传颂。它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离别之情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怀的文学作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