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子罕篇 · 第十二章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准备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介绍

《论语·子罕篇·第十二章》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收录在《论语》这本书中。这部作品主要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在谈论道德、伦理和政治问题时的言论和思想。

该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之间的一次对话。在这次对话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或自己的能力,而应该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做到最好。

这个观点强调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追求卓越和成就的过程中要不断努力和学习。它提醒人们要珍惜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一章节还涉及到了其他一些重要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仁爱、忠诚、诚信、谦虚等。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精髓,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论语·子罕篇·第十二章》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语》本身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研究儒家思想、道德伦理的重要文献。同时,这一章节中的思想和理念也一直被广泛传播和应用,对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注解

为臣:臣,指家臣,总管。孔子当时不是大夫,没有家臣,但子路叫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准备由此人负责总管安葬孔子之事。

病间:病情减轻。

无宁:宁可。“无”是发语词,没有意义。

大葬:指大夫的葬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