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遭患难,道路与子俱。
有如堕枝鸟,依此失水鱼。
子今舍我去,置我于路隅。
譬彼瞽失相,伥伥何所如。
子行非无事,为扫我室庐。
慰我犀角子,卫我充栋书。
我有万行泪,附子衣裳裾。
为我拜北堂,洒向旧倚闾。
德州送王鹿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德州送王鹿年”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诗中李白以自然景物为喻,展现了他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哀伤。
从诗歌的原文来看,“频年遭患难,道路与子俱”,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多年来历经坎坷,而友人也伴随着自己共同经历苦难。接着,“有如堕枝鸟,依此失水鱼”进一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离别比作失去依赖和归宿,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痛苦。然后,“子今捨我去,置我于路隅”直接表达了诗人被友人遗弃、孤独无助的心情,他感到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失去了方向和依靠。“譬彼瞽失相,谓言思见友”最后通过类比的方式,用盲人失去视觉比喻诗人无法再看到朋友,强调了分离后两人相见无期的现实困境。
在解读这一首诗时,还应注意其文化背景。李白生活在唐代,一个政治动荡、社会矛盾复杂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显得更加脆弱和短暂。李白的这首诗可能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命运无常的一种感慨。
从艺术角度来看,“德州送王鹿年”作为一首古体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其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意象鲜明且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这不仅体现了李白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天赋,也显示了其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风格。
“德州送王鹿年”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哀愁的古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分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关于友谊与生命意义的深刻启示。无论是对于古典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追求人生哲学思考的现代人,这首诗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