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舟安山闸

北河水涩河流湾,百步一曲如回环。
南河水流闸满地,十里一闸闸昼闭。
闸门迥似天门高,沙冲石击水怒号。
闸官如帝卒如鬼,寻丈限隔喧波涛。
关河茫茫陵复谷,瞿塘滟滪起平陆。
千桅倒眠百橹停,一苇安能恣驰逐。
就中有人殊洒然,朱黄自点秋水篇。
卧起船舱宛斋閤,细听闸水疑涧泉。
舟行胡蹇车胡疾,人生随身只两膝。
长谣独酌聊复尔,坐久钓帘月东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阻舟安山闸》是钱谦益创作的一首描写明末清初安山镇水闸的诗歌作品。下面将具体阐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1. 创作背景
  • 生平简介:钱谦益,字受之,号尚湖,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及第后官至礼部侍郎。他因温体仁的陷害被革职,并在南明弘光时出为礼部尚书,最终降清后任明史副总裁等职。他的一生颇为坎坷,在政治舞台上的起伏变化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动荡与变迁。
  • 历史背景:明朝晚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复杂变化,国家治理也面临诸多困境。特别是水利设施的管理和调控对于保证国家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稳定至关重要。安山镇的水闸作为控制漕船荷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运河的畅通与否。
  1. 诗歌内容
  • 描绘场景:《阻舟安山闸》中描述了北河水涩河流湾,百步一曲如回环;南河水流闸满地,十里一闸闸昼闭的景象。这些描写生动地勾勒出安山镇水闸的自然风貌和繁忙景象。
  • 反映矛盾:诗歌通过对闸门高耸、水波激荡等景象的描写,反映出闸官和漕船之间的紧张关系,揭示了当时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腐败和效率低下问题。
  • 抒发感慨:诗人通过“关河茫茫陵复谷,瞿塘滟滪起平陆”等句子传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
  1. 艺术特色
  • 形象鲜明:在《阻舟安山闸》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将闸门比作天门,将沙石撞击比作雷霆。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诗歌更加鲜活,易于让读者产生共鸣。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批评。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水利工程的作品,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 结构严谨:该诗采用了传统的四言体式,遵循了古典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要求,使得整首诗歌在形式上规整,音韵和谐。
  1. 文学史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钱谦益在《阻舟安山闸》中不仅描述了水利工程本身,更借此展示了明末清初社会的动荡和变迁。通过对安山闸的描写,读者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历史面貌。
  • 体现个人情感与思考:此诗不仅是对水利工程的记录,更是诗人自身情感的抒发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反思。钱谦益的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古典文学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 影响后世创作: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和主题思想对后世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描述自然景观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方面。它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文本。

《阻舟安山闸》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水利工程的诗篇,更是一幅反映明末清初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感受到诗人的才情与情怀。同时,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