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四章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介绍

《论语·子罕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在与子贡的对话中,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定义的讨论。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温良恭俭让”,即温和、善良、恭敬、谦虚、节俭、有礼的人。而小人则相反,他们傲慢、贪婪、自私、残忍。

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推崇和对小人的批评。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能够做到温良恭俭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公民。

注解

法语之言:法,指礼仪规则。这里指以礼法规则正言规劝。

巽与之言:巽,恭顺,谦逊。与,称许,赞许。这里指恭顺赞许的话。

说:同“悦”。

绎:原义为“抽丝”,这里指推究,追求,分析,鉴别。

末:没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