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夏童子端哥

端郎信不同,非我欲求蒙。
背诵随人诘,身书等厥躬。
倒怀尝论日,信口欲生风。
灯盏调声病,棋枰喻国工。
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
不见轩辕后,天师称小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夏童子端哥》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钱谦益,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常熟(今属江苏)人,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他在明朝灭亡后降清,成为清朝官员。
  1. 诗歌原文
  • 端郎信不同,非我欲求蒙。
  • 背诵随人诘,身书等厥躬。
  • 倒怀尝论日,信口欲生风。
  • 灯盏调声病,棋枰喻国工。
  • 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
  • 不见轩辕后,天师称小童。
  1. 诗句鉴赏
  • 诗中的“端郎信不同,非我欲求蒙”表明了诗人与端郎在志趣和思想上的不同。
  • 诗句“背诵随人诘,身书等厥躬”展示了诗人严谨的态度和对学习的执着追求。
  • “倒怀尝论日,信口欲生风”透露出一种随性而为、自由发挥的风格。
  • “灯盏调声病,棋枰喻国工”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来比喻国家大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 结尾两句“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君主的向往。

《赠夏童子端哥》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文学作品,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他们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