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郎信不同,非我欲求蒙。
背诵随人诘,身书等厥躬。
倒怀尝论日,信口欲生风。
灯盏调声病,棋枰喻国工。
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
不见轩辕后,天师称小童。

【赏析】:

此诗当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夏,端哥在京城应试时所作。当时,他以《赋得暮雨送李胄》中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为由而受到考官的诘问。《赠夏童子端哥》就是对这种诘问所作的回答。全诗从“信口欲生风”一句起笔,直指考官的诘问。作者用“信口”表示自己没有事先准备;用“生风”表示考官的责难像狂风那样突然而来;用“随人诘”表示自己只能随考官所问而答;用“身书等厥躬”则表示自己的回答是出自内心,不是应付差事。这样,作者就把自己对考官诘问的态度表达得十分明白。接着,诗人又从反面说明自己并没有求取什么,所以考官的责难不能使他感到不安。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诗人的高明之处,它使考官无言可对,只好罢休。

第三联“倒怀尝论日,信口欲生风”是说,自己虽然平时不善于言谈,但也能说出一些别人认为很有道理的话来。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说自己有学问,实际上却是一种反语,是讽刺考官的。因为“倒怀”一词在这里是双关语,既指腹背受敌,又指心里话。

第四联“灯盏调声病,棋枰喻国工”是说,自己虽然身体多病,却喜欢听音乐,下棋。这两句诗表面看来是在说自己喜欢文艺,实际上却是在讽刺考官只知一味地追问自己,根本不关心自己的实际状况。这同样是运用了反语,是讽刺考官的。

第五联“若令酬圣主,便可压群公”是说,如果自己能够报答圣明的君主,那么就能压倒其他所有的人了。这两句诗表面看来是在说自己很有才能,实际上是在讽刺考官只看重个人的功名利禄,而不顾国家的安危兴衰。这又是运用了反语,是讽刺考官的。

最后两句“不见轩辕后,天师称小童”,是说自己虽然是个小人物,但却有自己的见解,可以称为“天师”。“轩辕”是黄帝的名字,这里用来比喻贤明的君主。“小童”则是儿童的意思,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自己虽然年纪轻,但也很能干,但实际上却是在讽刺考官只看重年龄大的人,而不顾人才的实际情况。这又是运用了反语,是讽刺考官的。

这首诗是一首反讽诗。作者用辛辣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考官的不满和抗议。他的这种态度和行为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赞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