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泛舟即事十二韵

风光雨又晴,上已更清明。
节候今年异,遨游此日并。
烟岚开水国,云锦蔽山城。
岸绿攀还折,堤青踏欲平。
执兰修故事,插柳惜芳情。
新火红妆出,香尘翠袖生。
就花拈舞蝶,拣树听啼莺。
沿溯移舟缓,盘回去马争。
欢娱穷日夕,燕赏及时清。
醉眼牵花影,归心殢鸟声。
酒依金谷数,诗儗丽人行。
禊毕还相贺,春衫试体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月三日泛舟即事十二韵》是钱谦益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三月三日泛舟即事十二韵》的作者钱谦益,字受之,号尚湖,别号牧斋、蒙叟等,常熟(今属江苏)人。他是一位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然而,在南明弘光时,他曾出任礼部尚书,后来在清兵南下时投降,后任礼部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以及明史副总裁。

  2. 诗歌原文
    风光雨又晴,上已更清明。
    节候今年异,遨游此日并。
    烟岚开水国,云锦蔽山城。
    岸绿攀还折,堤青踏欲平。
    执兰修故事,插柳惜芳情。
    新火红妆出,香尘翠袖生。
    就花拈舞蝶,拣树听啼莺。
    沿溯移舟缓,盘回去马争。
    欢娱穷日夕,燕赏及时清。
    醉眼牵花影,归心殢鸟声。
    酒依金谷数,诗儗丽人行。
    禊毕还相贺,春衫试体轻。

  3. 诗歌赏析

  • 描绘景象:诗歌开篇便描绘出一种天气多变、景色宜人的景象,通过“风光雨又晴”和“上已更清明”,传达了春天特有的清新与生机。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岸绿攀还折”和“堤青踏欲平”,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的和谐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欣赏。
  • 文化元素: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修故事”“插柳”“红妆”“翠袖”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1. 历史背景
  • 《三月三日泛舟即事十二韵》创作于明末清初,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与哀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心态。同时,这首诗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情回顾和赞美,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

通过对《三月三日泛舟即事十二韵》的深入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钱谦益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