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雨又晴,上已更清明。
节候今年异,遨游此日并。
烟岚开水国,云锦蔽山城。
岸绿攀还折,堤青踏欲平。
执兰修故事,插柳惜芳情。
新火红妆出,香尘翠袖生。
就花拈舞蝶,拣树听啼莺。
沿溯移舟缓,盘回去马争。
欢娱穷日夕,燕赏及时清。
醉眼牵花影,归心殢鸟声。
酒依金谷数,诗儗丽人行。
禊毕还相贺,春衫试体轻。

【译文】

三月三日泛舟即事十二韵

风光雨又晴,上已更清明。

节候今年异,遨游此日并。

烟岚开水国,云锦蔽山城。

岸绿攀还折,堤青踏欲平。

执兰修故事,插柳惜芳情。

新火红妆出,香尘翠袖生。

就花拈舞蝶,拣树听啼莺。

沿溯移舟缓,盘回去马争。

欢娱穷日夕,燕赏及时清。

醉眼牵花影,归心殢鸟声。

酒依金谷数,诗儗丽人行。

禊毕还相贺,春衫试体轻。

【注释】

①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古人于此日到水边祭祀,称为“祓禊”。

②风光雨又晴:风和日丽,雨后转晴。

③节候今年异:今年的节气和往年不同。

④烟岚:云雾。

⑤云锦:指天上的云霞,如锦绣般绚丽多彩。

⑥岸绿:岸边的草木郁郁葱葱。

⑦堤青:堤坝上的青草长势喜人。

⑧执兰:手执兰花。

⑨插柳:手插杨柳枝。

⑩新火:新的柴火。

⑪香尘:香气飘散的尘埃。

⑫就花:在花朵间起舞。

⑬拣树:挑选树木。

⑭沿溯:沿着河流顺流而下。

⑮盘去:回旋曲折地走。

⑯盘回:盘旋迂回。

⑰燕赏:燕子在欣赏春景。

⑱莺啼:黄莺在啼叫唤春。

⑲金谷:指汉代富豪石崇的金谷园。

⑳丽人行:美丽的女子们正在行走。

㉑禊毕:祭礼结束。

㉒相贺:《晋书·王羲之传》记载,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在会稽郡兰亭举行聚会,赋诗饮酒作乐,为纪念这次盛会,就在水边种柳以示纪念。

【赏析】

这是一首写上巳日游览的诗。上巳是古代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人们要到水边去祭祀,谓之“祓禊”,又叫“曲江宴饮”、“曲水流觞”等。此诗描写了作者在上巳日游览的情景,从出游到归来,一路所见所感,都写得细致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首联点出时令和天气:“风光雨又晴,上已更清明。”这两句写初春时节,风雨过后天晴,万物复苏,景色十分美丽动人。“风光雨又晴”中的“又”字,不仅表示天气的变化无常,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上已”即“上巳”,“清明”即“清明日”,“此二句言节候不同,而游兴不异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中间两联分别描写游船沿途所见的景色和所感之情。“烟岚开水国,云锦蔽山城”,烟岚缭绕,云彩像锦绣一样遮蔽着山城,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卷。“岸绿攀还折,堤青踏欲平”,岸边的草木郁郁葱葱,作者手执兰花,兴致勃勃地观赏风景;但有时也会因过于兴奋而攀折岸边的花草,或是踏平堤坝上的青草,写出了诗人游玩时的欢乐心情。“执兰修故事,插柳惜芳情”,诗人手执兰花,意在怀念故友;手插柳枝,则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珍视。“新火红妆出,香尘翠袖生”一句中“新火”是指新采来的柴火,而“翠袖”则指女子的衣服颜色。这句诗既写了春天的美好,也暗含了诗人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后面四联则是描写游船在水面上的所见所感。“就花拈舞蝶,拣树听啼莺。”诗人在船上翩翩起舞,仿佛是在花间捉迷藏;时而挑选一棵树聆听鸟儿婉转的歌声。“沿溯盘去,盘回移棹缓。”“沿溯”即沿着河流顺流而下的意思;“盘去”即回旋曲折地走;“移棹”(zhòu)即划动船桨。“盘去”与“盘回”都是比喻游船的动作。“盘去”与“盘回”都是比喻游船的动作,这里既表明诗人游玩的时间长短,又表现出游船行驶途中的曲折变化。“欢娱穷日夕,燕赏及时清”,这两句是说在欢乐中度过了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享受的是及时的快乐。“醉眼牵花影,归心殢鸟声。”诗人醉眼朦胧中看到花的影子,心中却惦记着回家的事。这里的“殢”是留恋的意思。

结尾两句是诗人回到家乡的感受。“酒依金谷数,诗拟丽人行。”“依”是依靠的意思;“金谷”是东晋贵族子弟聚居的地方;“丽人行”是模仿《诗经·郑风·溱洧》篇所写的男女幽会情景所作的一首诗。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禊毕还相贺,春衫试体轻。”最后两句是说祭礼结束后大家相互祝贺,诗人脱下外衣试穿,觉得身体轻盈了许多。

此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