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七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介绍
《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七章》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部分,出自孔子的弟子曾参之手。这部作品主要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们之间的一些对话和思考,涉及道德、伦理、政治等多个方面的话题。
在《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七章》中,曾子与孔子讨论了“君子之道”的问题。曾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遵循仁爱、忠诚、谦逊、谨慎等原则,以实现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为目标。他提出了“君子欲其自利也”的观点,即君子应该追求自己的利益,但这种利益并非自私自利,而是为了维护社会和谐和秩序。
曾子还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如孝顺、忠诚、宽容等。他强调,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君子,就必须具备这些品质,并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完善自己。
《论语·子罕篇·第二十七章》是一篇关于儒家道德观念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儒家思想、道德伦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解
衣:穿,当动词用。
敝缊(yùn)袍:敝,坏。缊,旧的丝棉絮。这里指破旧的丝棉袍。
狐貉:用狐和貉的皮做的裘皮衣服。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这两句见《诗经•邶风•雄雉》篇。忮,害,嫉妒。臧,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