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泰伯篇 · 第四章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死了,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说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介绍

《论语·泰伯篇·第四章》是一篇出自儒家经典作品《论语》中的章节,其中记载了关于德行和道义的重要论述。在本章中,孔子通过比喻和哲理的阐述对“道”的三个重要方面进行了阐释。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 言行一致: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可以通过他的言论和行为来体现。他曾子病危时,其言论被认为是善言善行,这强调了道德修养在个人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 动容貌:君子应通过外在表现来彰显内在的德性,保持庄严的仪态以远离粗鲁无礼的人。这种外在表现与内在德行的统一,是孔子强调的道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1. 德行的培养与实践
  • 三让之道:曾子有疾时,孟敬子询问他的情况,曾子回答“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意指真正的德行在于生前的行为而非死后的评价。这表明德行的积累与实践比短暂的名声更为重要。
  • 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反映了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实现这些责任所需的坚持和毅力。它鼓励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并为之不懈努力。
  1.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 民可,使由之:这一说法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哲学,即领导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推行正确的政策。这种观念强调了道德和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
  • 死而后已:孔子认为,真正有价值的生命是那些致力于高尚事业的生命。这种观点表明,一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存,更在于其所从事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1. 道德的实践意义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道德实践原则。从家庭的小范围到国家的大范围,再到整个社会乃至世界,每个人都应追求道德上的完善,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
  • 仁爱之心:孔子提倡的“仁”是一种普遍的道德情感,要求人们对待他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这种仁爱之心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1. 道德修养的方法
  • 反省自省:孔子强调个人应通过自我反省来提升道德品质。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检查和改进,才能真正成为有德行的人。
  • 学习榜样:孔子认为学习他人的长处也是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观察和模仿贤能之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何为真正的德行。
  1. 道德修养的目标
  • 止于至善:最终的目标是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止于至善”。这是一种超越世俗的标准,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和自我完善。
  • 内圣外王:这是儒家理想中的人格境界,既要做到内心的道德修养,又能够在外部世界中实现理想的治理。这种内外兼修的理念是儒家思想的一大特色。
  1. 道德修养的障碍
  • 知行合一:孔子认为知与行是相辅相成的。仅仅知道理论而不付诸实践是不够的,真正的德行来源于行动。因此,克服知行分离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
  • 克服物欲:在现代社会,物质欲望往往成为阻碍人们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障碍。面对物质诱惑,保持清正廉洁的心志是每一个追求高尚品德的人都应当努力做到的。
  1. 道德修养的持续过程
  • 持之以恒:孔子指出,德行的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短期的成就感,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看到成效。
  • 终身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新的道德挑战不断出现。孔子鼓励人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论语·泰伯篇·第四章》不仅是儒家经典中的一部分,更是指导人们如何生活、工作和思考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人格魅力。

注解

孟敬子:即鲁国大夫孟孙捷。

问:探望、探视。

动容貌:使自己的内心感情表现于面容。

暴慢:粗暴、放肆。

正颜色:使自己的脸色庄重严肃。

出辞气:出言,说话。指注意说话的言辞和口气。

鄙倍:鄙,粗野。倍同背,背理。

笾(biān)豆之事:笾和豆都是古代祭祀和典礼中的用具。

有司:指主管某一方面事务的官吏,这里指主管祭祀、礼仪事务的官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