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有疾病,孟敬子来探望。曾子说:“鸟将要死的时候,叫声显得哀伤;人将要死的时候,言辞就显得善良。君子重视道有三种:端正容貌,就可以远离粗暴傲慢;端庄神色,就可以接近真诚;措辞和语气,就可以避免粗俗鄙陋。至于祭祀用的礼器,就有主管的人负责。”
注释:
- 曾子:春秋时期鲁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之一。
- 疾:疾病。
- 孟敬子:即仲孙它,孟氏的大夫,鲁国的大夫。
- 动容貌:端正自己的容貌。
- 斯:就。
- 远暴慢:远离粗暴无礼。
- 正颜色:端正自己的脸色。
- 色:脸色。
- 出辞气:说话的语气。
- 斯:就。
- 远鄙倍:远离粗野鄙陋。
- 笾(biān)豆:古代祭祀或宴请时所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用的礼器。
- 则有司:主管的人。
赏析:
曾子是儒家的重要人物,其思想深受孔子影响。在这首诗中,曾子以鸟和人即将死去时的言行为例,阐述了君子应该重视的三个方面:端正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脸色、措辞和语气。这些行为都是为了让君子远离粗暴无礼和粗野鄙陋的行为。最后,曾子提到祭祀用的礼器,说明这些行为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礼仪。这首诗体现了曾子的思想主张,强调了君子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