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译文:曾子说:“以自己的能力去询问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以大量的知识来询问那些学识不多的人。要有如无的谦虚,有如实的虚心,冒犯了别人也不计较。”
注释:曾子曰: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以能问于不能:用自己能力去向能力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以多问于寡:用大量知识去向知识少的人请教。
有若无:指谦虚不张扬,好像没有一样。
实若虚:指内心空虚,好像什么都没有。
犯而不校:犯了错误也不计较,宽容大度。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我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做过。
赏析:曾子认为,做人应该谦虚,要尊重他人,不要炫耀自己的能力。他提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即用自己能力去向能力不及自己的人请教,用大量知识去向知识少的人请教,这是一种求知的态度。他还提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即要有如无的谦虚,有如实的虚心,犯而不怕得罪人。这种态度是一种宽容大度的精神。曾子还提到他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做过,这体现了他对朋友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