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诗句:
孔子说:“恭敬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译文:
孔子说:“恭敬而没有礼节就会感到疲惫,谨慎但没有礼节则会显得胆小,勇敢但没有礼节就会变得混乱,直率但没有礼节则会变得尖酸刻薄。君子如果对亲人很尊敬,那么民众就会崇尚仁义;如果对待老朋友很真诚,那么民众就不会贪图小利。”
关键词注释:
- 恭:这里指的是尊敬和礼貌。
- 无礼:指没有遵循适当的礼节。
- 劳:感到疲惫和劳累。
- 慎:谨慎,小心。
- 葸(xǐ):胆小,畏缩。
- 无礼则乱:没有遵循适当的礼节会导致混乱。
- 直:直接、坦率。
- 无礼则绞:没有遵循适当的礼节则会变得尖酸刻薄。
- 笃:尊敬、重视。
- 亲:这里的“亲”,可能指的是亲近的人,如家人或朋友。
- 兴:兴起、提倡。
- 仁:仁慈、仁爱。
- 故旧:过去的老朋友。
- 遗:遗忘。
- 偷(tǒu):贪图私利。
赏析:
这段孔子的话主要讲述了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孔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有适当的礼节,否则不仅会感到疲惫、胆小、混乱、尖酸刻薄,还可能因为贪婪而失去公正。他强调了尊重和重视亲近的人,并提倡以仁爱之心待人,这样人们才能相互支持,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这段话语体现了孔子对于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关注,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