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殇四十五首 其十五

月中田地久荒芜,顾兔重生信有无。
圆景即看今夕满,桂轮先报一枝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桂殇四十五首 其十五”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的一首作品,该诗主要描绘了对长孙佛日的哀悼之情及其生前事迹。以下是对该诗的分析: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此诗作于清初时期,即明末清初。
  • 作者生平: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东涧老人、虞山先生等,苏州府常熟人,明代学者和诗人,被誉为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在诗词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歌主题
  • 悼念长孙佛日:“桂殇四十五首 其十五”是一首以悼念长孙佛日为主题的诗作,通过描写诗人对佛日的追忆与哀痛,展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早逝的惋惜。
  • 展现佛日形象:通过对佛日生前聪明勤敏、才华横溢的描述,以及对其不幸夭折的悲痛,诗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才华横溢却又命途多舛的人物形象。
  1. 艺术形式
  • 体裁与结构:“桂殇四十五首 其十五”属于七言律诗的形式,共三十三句,每句均为七言,体现了古典诗歌严谨的结构特点。
  • 语言运用:在诗中,诗人使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佛日比作草木也凄其,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同情和不舍。

钱谦益的“桂殇四十五首 其十五”不仅是一首悼念亡友的长诗,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缅怀和对生命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