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楼未许传龙种,石镜何曾照凤雏。
衰白思公犹研北,空将秃笔架珊瑚。
桂殇四十五首 其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谦益的《桂殇四十五首 其四》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诗歌。该诗主要描述了作者对长孙佛日的哀思和对其早成之志的遗憾,以及对佛日不幸夭折的深切痛惜。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一些介绍:
诗人简介:钱谦益是一位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文学作品涉及广泛,其中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七言律诗。
作品背景:《桂殇四十五首》是一首组诗,共四十五首,其中第四首即是《桂殇四十五首 其四》。诗中描述了长孙佛日的聪明勤敏和早成之志,以及因天妒人怨而未能达成此志的悲哀。
诗歌内容与风格:在《桂殇四十五首 其四》中,钱谦益通过描绘佛日的形象和其生前的努力,表达了对这位年轻生命的惋惜和对逝者的深情怀念。整首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佛日命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历史意义:作为明末清初的作品,《桂殇四十五首 其四》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成果,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状况的反映。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文学作品传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英雄悲剧的同情。
文学价值:该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成为了研究明清时期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文学风格和社会心态。
《桂殇四十五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古典诗歌的美,还能深入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