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四章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介绍


《论语·述而》第三十四章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学问有所成就,四十岁时不再疑惑不解,五十岁时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和命运的安排,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不感到烦恼,到了七十岁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做任何事情而不会逾越规矩。”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期望。他通过这些目标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孔子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并且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这章的背景信息是:《论语》是一部记录了中国古代先贤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思想的经典著作,它是中国哲学和

注解

抑: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为之:指圣与仁。

云尔:这样说。

圣与仁:圣智古通称。此孔子自谦,谓圣智与仁德,吾不敢当。盖当时有称孔子圣且仁者,故为此谦辞。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此之字即指圣与仁之道言。为之不厌,谓求知与仁努力不懈。亦即以所求不倦诲人。

可谓云尔:云尔,犹云如此说,即指上文不厌不倦言。

正唯弟子不能学也:正唯犹言正在这上,亦指不厌不倦。

相关推荐